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幼儿教育研究
主办:福建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SN:2095-9125
CN:35-1326/G4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刊
影响因子:0
被引频次:316
数据库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分类:学龄前教育
期刊热词:
幼儿,儿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师,大班,幼儿学习,幼儿教师,幼儿园课程,游戏活动,游戏,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发现每一个中国儿童 | 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

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2 18: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发现每一个中国儿童 观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认识儿童”有感 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作为特别的“礼物”在各大电视频

发现每一个中国儿童

观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认识儿童”有感

202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五集电视纪录片《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作为特别的“礼物”在各大电视频道播出,广大的幼教工作者以及家长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充实自己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五集纪录片生动的展现了陈鹤琴教育思想的魅力,其中第一集--“认识儿童”所阐述的历史以及表达的观点让人振聋发聩。

01

发现儿童从“幼童本位”儿童观的根植开始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出版著名的《爱弥儿》,明确提出:“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儿童就是儿童”的观点。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卢梭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他的观点对西方儿童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深影响了陈鹤琴先生。

在那个年代,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种很广泛的、自觉的认识,还很少有从儿童心理角度去考虑教育的实践。当时的教育是以成人为主导的,强迫的、灌输的教育,是普遍存在的形式。

陈鹤琴先生反对陈腐死板的教育,反对“让儿童穿上长衫”的成人化倾向。他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他的教育思想引领了“幼童本位”的新风气,开创了研究儿童心理、家庭教育的新思潮。

百年前,陈鹤琴先生提出“一切为儿童”。百年后,儿童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下意识回答直击我们的儿童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显性的和隐形的教育哲学观点、伦理观将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

幼儿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和儿童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的交往、互动、对话等方式来实现的。影响教师的,往往不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个人下意识的、不自觉的认识。

他们所理解的儿童观和实施教育行为时所伴随的儿童观常常是不连贯的,甚至是脱节的。思考清楚教育哲学,理解其中的伦理,对幼儿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幼童本位”观点的根植任重而道远。

02

中国儿童”是发现的主体目标

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如何为中国儿童服务?如何使中国儿童能够从中得到发展、得到教育,需要研究中国儿童的特点。陈鹤琴先生研究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的生活条件、儿童的教育状况,指出中国儿童有自身的特点。由此,陈鹤琴先生开启了中国儿童教育科学化的开端,这也是他重大的理论贡献之一。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首先要认识到儿童特有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身体特征;其次,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要为教育服务。第三,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要用客观的、严谨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

从这三点出发,陈鹤琴先生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他认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爱护他们的烂漫天真”。因此,从儿童心理出发是陈鹤琴先生区别于其他教育家一个很大的特点,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奠基人”“中国幼教之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发现儿童意味着看见儿童、倾听儿童、理解儿童,之后才能支持儿童。发现儿童不仅仅是了解儿童生长的一般规律,更要了解每一个“活泼泼”儿童的独特想法。用中国的环境、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生活、中国的教育目标去分析中国的孩子,所以,“中国儿童”是幼儿教师要发现的主体目标。

03

用 “科学实验”的研究精神发现儿童

在陈鹤琴先生看来,研究儿童心理是一种最有趣的事,也是儿童教育上算为一种最紧要的事情。然而20世纪初的中国,关于儿童教育、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几乎为零。陈鹤琴先生首开先河,从西方引入儿童测验量表,介绍国外的儿童心理测验方法,并且亲自改编和实践儿童心理测验,为儿童心理研究建立科学的依据。

文章来源:《幼儿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yejyyj.cn/zonghexinwen/2020/0812/496.html

上一篇:学前教育主要学什么 可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下一篇:成渝两地高校联合推进学前教育发展